绿树成荫、花繁锦簇、鱼潜碧水……这是记者在中石化镇海炼化公众开放日上看到的一幕。在人们传统印象中,石油石化行业是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但现在中石化集团正用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践行着大国企的社会责任,逐步改变着人们对于该行业的负面认识。
“河水经过超滤、反渗等技术处理变成了‘纯净水’,装置用这些水就可以减少新鲜水的消耗。”镇海炼化清净废水回用装置的技术人员一边介绍,一边接起一杯水直接饮用起来。除了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变成了装置设备循环水,炼厂内焦化装置的废渣经处理后也成为宝贵的燃料资源,就连各生产装置放火炬的低压瓦斯也进行了回收,并经脱硫后为各装置提供燃料。
作为中国最大的炼化企业,镇海炼化始终把绿色低碳作为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在这座“花园式工厂”里,“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没有最终的废弃物”,这是镇海炼化完善资源利用型产业链,发展低碳经济的深刻体会。据统计,仅“三废”综合利用一项,镇海炼化每年便可产生内部综合效益4亿多元。
镇海炼化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很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走了一条“代价小、效益好、低排放、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监测结果显示,镇海炼化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排放口附近海域水质的pH值、溶解氧、石油类、化学耗氧量等指标均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
令人惊讶的是,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已经渗透在中石化集团的各个细小环节中。记者在浙江杭州秋涛路中国石化加油站采访时,一位司机师傅透露,以前加油的时候汽油味总是很重,可现在几乎闻不出来。据中石化杭州石油分公司零管中心经理岑纪卫介绍,这一可喜变化得益于公司2009年开始实施的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500余座加油站和9座油库完成改造,合计投入近9亿元。”
经过油气改造的加油站和油库,其油气回收系统油气处理效率通常能稳定在98%以上,油气排放浓度小于每立方米3克,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每立方米25克的要求。发油过程中逸散的油气可有效通过油气回收密闭系统得到回收,减少油气排放,汽油损耗明显下降。“油气改造后,既达到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效果,同时也保护了顾客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提高了作业安全性。”中石化浙江石油总经理徐祥燕如是说。
在中石化海南炼化公司的成品油罐区,一根粗圆的管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因为管线的作用不是人们通常想象的排污,而是净化。中石化海南炼化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胡岗表示,以前洋浦当地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直接排入大海。现在经过海南炼化改造直接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作为工业补水,不仅减少了污水外排,还节约了工业补水量,一举两得。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不断往前推进,通过回用市政污水举措,不仅‘变废为宝’,节约了新鲜水的利用,也减少了生活污水排放。”中石化海南炼化公司总经理王玉冰说。
除了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石化企业在生产绿色产品方面也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茂名石化将开发、生产绿色能源作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依靠科技,不断实施产品质量升级,全面提升油品质量,为社会提供清洁油品。据茂名石化公司总经理余夕志介绍,公司从2011年起便投资40多亿元,启动了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去年底,工程陆续建成投用,油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其中新建了一套150万吨/年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用于将汽油质量升级到国4标准,并对现有的2号柴油加氢装置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国4柴油。
按照该公司的产品质量升级规划,该公司生产的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将在2013年底和2014年底前全部达到国4标准;2017年底前车用汽、柴油全部达到国5标准,并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绿色能源生产基地。
大企业要担大责任
“作为中石化这样规模的大企业,不仅要创造大的经济效益,更要为国家、为人民作大贡献,为社会、为人类、为未来履行大责任和大义务。追求绿色低碳发展,做好节能减排就是中石化这类特大型能源企业履行责任和义务的重要体现。”这是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常挂在嘴边的话。
事实上,中石化也在实际行动中不断践行着这一社会责任。在茂名石化炼油厂总排水口,人们经常可以见到成群结队的鱼虾逆流嬉戏。在乙烯厂,漂亮的金鱼在经过处理的工业污水中悠闲穿梭。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甚至白鹭也成了炼厂的常客,在塔林中腾空起舞。大自然正在用自己最真实的语言,展示着中石化绿色发展的成果。
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1年,中石化累计节约标煤1580万吨,相当于植树35190万棵;减排二氧化碳3887万吨,相当于11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累计节省水2.27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16个西湖。
中石化对于绿色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划,即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使生产过程的“三废”排放越来越低、对环境的伤害越来越小,并为社会提供绿色低碳、清洁环保的产品,努力成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力求成为中国企业中绿色发展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