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面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企业利润空间日趋压缩的严峻形势,招商局集团却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三成以上的增长。是什么让一个企业历经百年风云却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
20世纪80年代,蛇口工业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一块成功的试验田。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蛇口在传统工业时代的先发优势逐渐缩小,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显得紧迫和重要。自2009年开始,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启动“再造新蛇口”工程,通过抓住深圳经济特区的转型升级、城区西拓、前海大发展的历史机遇,重构蛇口的产业类别、重塑蛇口的城市形态,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硬件设施智慧化、城区环境低碳化、生活与休闲方式国际化,最终将11平方公里的蛇口打造成宜业宜居的滨海新型城区,使之成为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记者看到,在蛇口寸土寸金的土地上,正在大面积规划建设精品人才公寓。“蛇口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适合人类居住和工作的高素质园区,成为吸引各类人才的磁场。”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表示,招商局集团将把发展产业园区作为新十年参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策略,同时将产业园拓展到北京、天津、广西等地。
在傅育宁看来,“创新对企业来说是多方位的,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管理工具、新市场开拓都应纳入企业创新的范围”。交通运输业起步140年来,招商局从未间断过在港口、码头、仓储、运输等领域的投资与发展,逐步形成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独特优势。然而,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又为招商局物流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为有效参与内需市场拓展,适应消费者转型升级的要求,今年年初,招商局入股顺丰快递,使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并为服务电子商务打下基础;他们积极推动供应链再造,新组建了食品供应链管理公司,全面拓展内需业务。
产能过剩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痼疾”,傅育宁认为,中国港口在局部区域过剩已现端倪,必须提早应对。2011年招商局与斯里兰卡科伦坡南集装箱码头签订BOT协议;2012年又以550万美元增持斯里兰卡科伦坡南集装箱码头30%权益;2013年以4亿欧元正式收购达飞海运旗下Terminal Link 49%的权益,包含全球8个国家15个码头资产。截至2013年底,招商局海外项目集装箱吞吐量超过700万TEU,占公司整体业务约10%。有步骤的全球化布局无疑为未来招商局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一方面,通过适度多元化使招商局保持了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定;另一方面,精细化管理让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即使面临风险也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未来将会持续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机会,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率,让经营机制更加市场化,业务发展更加国际化,我们希望永远做一个有准备的企业。”傅育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