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乐汇(4001·VIP认证)官网

  • 环球时报:“国企低效论”不符合事实


    在国企改革讨论中,常听到有人鼓吹“国企低效论”,将“国企低效”归结为体制问题,以此反对国资控股。笔者认为,在中国国企,包括国资控股的大型企业,雄风重振,以强劲鼎力的形象展现于世界经济竞争舞台的今天,“国企低效论”不符合事实,作为要求“国资退出控股状态”的理由更不能成立。


      先谈“体制问题”。从主张私有化的角度看,凡是公有制经济,凡是国有经济主导的体制,永远都是低效的。因为,只要看到资源、财富在社会层面上的使用和分配,就会觉得这是私人资本利益的损失和浪费。“企业办社会”,其实不能一概否定,毕竟对社会是一种积极贡献,对现代大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也有好处,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提倡的。但在中国,只要是国企来办,就会被人斥责为浪费和低效。可谓体制不同,利益出发点不同,效率标准也不同。公有的效率,令私有认同,很难说不是一种奢望。


      国有企业效率不是私企能简单类比的。国企既要追求企业利润和效益,又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起来看,国企的整体效益比私企高得多。


      从公共财政贡献看,虽然目前在我国企业户数、资产、主营收入占比中,私企已占大头,国企皆处劣势,但在向国家缴纳的税金及附加占比中,2012年私企仅为13.0%,国企高达70.3%。


      从资本投入和产出看,国企不能只重短期效益,更要关注中长期发展。一些公共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如高速铁路、大飞机制造、卫星通信导航、载人航天、绕月探测、载人深潜等重大项目,投入巨大,周期较长,不可能立马见效,但一旦见效,对整个经济社会发挥的作用力和对国际竞争产生的影响力,绝非一般企业可比。


      从成本和利润比较看,有研究表明,国企能够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所承担的税负明显高于私企,节能降耗的成本也高于私企,还承担着养老帮困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收入仍然实现了较快增长。以本世纪头十年(2000-2010年)为证,我国工业国企资产年均增长11.4%,而利润年均增长19.9%,这是举世惊叹的成就。


      还有种说法,国企的优异绩效是靠垄断得来的。这也不符合事实。目前我国国企中,包括117家央企,属于垄断行业的企业极少,不超过20家,且是既有垄断也有竞争。垄断性行业如成品油、天然气等产品的价格,都由政府制定,由于政府定价要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和社会稳定等因素,在一个时期可能定价较低,造成相关国企的政策性亏损。国内外的事实都证明,凡垄断行业私有化的第一后果,就是涨价,这种“效率”,是向消费者开刀割肉获得的。


      客观上讲,无论国企还是私企,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企业个体效率有高有低的差异分布,并不奇怪。从总体状况看,无论是社会效益水平,还是企业本身的技术、管理和经营水平,国企都要比私企高,根本不存在国企必定比私企低效的问题。应当相信,发展混合经济,坚持国资控股,有利于优化国有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的资源配置效率,带动企业整体水平提高,创造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新优势,真正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担当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的要求。

    欢迎加入4001百老汇会员

    专属特权优惠

    专享购物便利

    了解会员计划

    请在出入境时关注

    4001百老汇在全球的200+门店

    查找免税店

    精彩促销

    众多品牌 折扣进行中

    免税购物指南

    咨询热线

    4001100100

    客户服务

    免税预购

XML 地图